“增设繁体字教育”提案中的表述很不准确!

标签: 繁体字  
2008-03-14 04:32 阅读(?)评论(0)
“增设繁体字教育”提案中的表述很不准确!


   
  南方都市报3月13日报道 简体化汉字已使用了几十年,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
  委员们在提案中表示,繁体字是中国文化的根,知晓繁体字,就是知晓中国汉字的由来、知晓中国文化的由来。而汉字的简化是一种进步的表现,但同时也造成了中国文化的一种隔断。
  提案建议国家应该从小学阶段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比如将繁体字设置成必修课,或在讲授简体字的同时也教繁体字。今后大家即便不使用,也要知晓,因为这毕竟是中国文化,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兴旺都有好处。


 
    看到这条新闻,首先对这些文艺界人士表示十二分的敬意。这个提案提得很及时,很理性,也很有必要!此提案
是具有可行性的。让中小学生接受些繁体字教育,了解些传统文化,是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并且会对中国发展的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当然,前提是其能得到有效的执行!
    其次,不得不指出的是,提案中的一些提法很不准确。说这种话,一点都没有指责他们的意思,他们都不是专业人士,我们不能苛求他们懂很专业的知识。他们有一颗为民办事的心,就是全国人民的福气,我们就应该感谢他们!只不过,这是件大事,在国内外
都会有很大的影响不准确的表述会误导很多人。为此,提些建议供他们参考,以便他们在正式文本中表述得更加准确无误。
    (注:我没查到相关文本原件,只能根据上述新闻稿来提建议。)

   1.关于“繁体字是中国文化的根”
   准确的表述应为“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根”。
   首先,
汉字形体的演变,渊远流长,早期汉字有甲骨文、金文等等。所谓“繁体字”,仅指汉代以来的方块汉字,是相对建国后颁布施行的简体字而言的。说“繁体字是中国文化的根”,应是一个常识性错误。
   其次,说“繁体字是中国文化的根”,等于变相说“简体字”不是“中国文化的根”,这会让众多不能识认
“繁体字”的国人难以接受。
   因此,“繁体字是中国文化的根”这一表述,不是很准确。

   2.关于“知晓繁体字,就是知晓中国汉字的由来”
   首先,
汉字本来就是中国的,在汉字之前加上“中国”二字,属于画蛇添足。其后果是使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使用的汉字,与我国使用的汉字处于同等地位。在正式宣传中用这种提法,在国际上会造成极坏的影响,搞不好的话,汉字真的让韩国给申遗了,我们一点办法都没有。
   其次,“繁体字”只是“简体字”的前身。在它之前,挨得近的有小篆,远的有甲骨文。为此,如果仅“知晓繁体字”,并不能“知晓中国汉字的由来”。
   另外,关于“汉字的由来”,即汉字产生发展的过程及规律,目前还是个未解之谜,没人能说清楚。“苍颉造字”只是一种传说,带有神话色彩,当故事讲给小朋友听是可以的,但过分强调则不太适宜。
    综上所述,这句话也表述得非常不准确。

   3.关于“知晓繁体字
就是知晓中国文化的由来”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文明血脉相承的基石。这里所说的“汉字”,包括我国各个时期使用的文字,当然也包括简体字在内!
  “知晓繁体字”的人,不一定会“知晓中国文化的由来”。反之, 不“知晓繁体字”的国人,很多都“知晓中国文化的由来”。目前,
众多国人都不大识得繁体字,我们能说他们对传统文化一无所知吗?这样的表述,会伤及他们的内心。
  
   4.关于“汉字的简化是一种进步的表现”
   这一表述也不十分妥当。
   从总体趋势来说,汉字必然会走由繁到简的道路,这是不容质疑的。但是,这种发展演变只有通过两种途
径来实现:
   一种是源自民间的改革,经约定俗成而产生简体字,通常要经过一个漫长的淘汰的过程,因此一般都比较合乎规律。历史上形成的简体字,基本都属于这一类型。
   另外一种就是人为的大规模简化运动。其基本前提应该是人们已掌握了汉字产生发展的规律,根据汉字自身的规律去改造汉字。但是,到目前为止,国人都没能科学系统地揭示出汉字产生发展的过程及规律,甚至连汉字的性质都不能确定。由此可知,“五四”先驱们发起的汉字简化运动,是很盲目的,不可能是遵循汉字产生发展规律进行的。正因为如此,关于它的争议就一直没有停过。我们不能否认先辈们为振兴汉字所付出的努力,但将汉字简化运动称为“一种进步的表现”,实在有点不大妥当。      
   
   5.关于
简体字“造成了中国文化的一种隔断”
   “中国文化的隔断”绝对不是简体字造成的,更不是汉字造成的!“五四”先驱们主张全盘西化,全面否定传统文化才是主因。大陆存在这个问题,港台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只不过他们早些觉醒罢了。  

   6.关于“将繁体字设置成必修课”
    这种提议是不可行的。要施行繁体字教育,就应该讲清每一个字的来源,即在识简体字的同时也把繁体字给识了。另外开设“繁体字”课,施行起来既废时又废力,同时还切断了文字发展演变的过程,增添了中小学生们的案牍之劳。


 读更多艮人文章请点击http://heyinhu08.blog.sohu.com/
    《再造汉字》——再现古人创造汉字动态过程,破解汉语汉字起源发展之谜。
    《游戏识字》——在复制古人造字过程的游戏中识字,在游戏识字过程中克隆祖先的智慧。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