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之乱源自国人不专业

标签: 汉字论争  
2010-10-13 23:31 阅读(?)评论(0)

   汉字之乱源自国人不专业

 

     “五四”以来,国人围绕汉字的论争历经百年而不息,至今方兴未艾。回顾这场论争,艮人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热心参与其中的都是些不靠研究汉字吃饭的人,而以研究汉字为职业的人却很少凑这个热闹……
      首先,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在近几年国人的热烈论争中,几乎听不到专业人士的声音,一些公认的汉字学专家都集体失声了!
      缺乏系统的专业学习,不去对汉字做深入的研究,肯定无法提出有独特见解的观点和方案。就目前热心参与汉字论争的人来说,他们的观点大多是前人提出来的;他们自认为有力的论据,是去引用前辈大师们说过的话。这样做有用吗?肯定没用!道理很简单,前辈大师的言论如果有用,则问题早就解决了,也就用不着我们再去争论,去忙活了。所以,这样的论争,只能是意气之争,无益之争。换句不好听的话,就是吃饱了撑的。
      其次,被国人广泛引用的都是文化大师们的言论,而没有文字学大师们的意见。
      汉字百年论争,始于“五四”大师们提出“汉字落后论”,及他们发起的汉字改革运动。这些大师,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等,显然都不是靠研究汉字吃饭的。他们虽对“小学”有一定的造诣,对汉字也有过一些研究和论述,但汉字研究不是他们的“专业”,他们对汉字理论的发展几乎没有影响。他们都只是因倡导“新文化”而知名的文化大师,而不是因研究汉字而知名的文字学专家。他们在汉字方面的“功绩”,不是使汉字理论研究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而主要体现为对汉字的否定,以及如何去废除汉字(拼音化)和改变汉字(简化)。他们从根本上彻底地否定了汉字,我们却还要称其为汉字学大师。对整个民族来说,这是不是极具反讽意味呢?
     与王国维、唐兰等人相比,“五四”大师们应该都只能算是非专业人士……可是,靠研究汉字吃饭的专业人士,包括众多知名的汉字学专家,却很少就相关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艮人一度曾想去搜集王国维、唐兰、郭沫若、裘锡圭等人关于汉字改革的意见,但废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找到,只好作罢……或许,汉字学专家在历次的论争中“隐形”是一种传统吧。
     前辈大师们研究汉字,是基于兴趣爱好,花的是自己的钱。现在的专家呢,花的可是国家的钱。拿了钱,却逃避责任,不去解决问题,好象农民工都不这么干的。
     不去解决问题,其实也没关系。国人为此吵得天翻地覆,你作为专业权威出来说句话,让大家不要争了,也有益于社会的和谐,算是为国家做点贡献吧……可是,他们没有这么干,他们全都置身事外,在旁边看热闹,有时还因民众的无知而笑话几句……
    专业人士拿了钱不干活,非专业人士却抢着去干自己干不了的活,哪能不乱呢?
    因此,汉字论争历经百年而不息的直接原因是,国人做人做事都不够专业!

 

该日志已被搜狐教育博客群录用:http://blog.sohu.com/learning/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