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请从汉字开始!

标签: 再造汉字  
2008-03-13 02:10 阅读(?)评论(0)
        复兴,请从汉字开始!
                      
               本文是艮人所著《再造汉字》一书中的序言。 
            

    一个世纪前,“五四”先驱们几乎是集体从内心里发出沉痛的呐喊:“汉字不灭,中国必亡!”随即,一大批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在赞成与反对的激烈论争中,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汉字改革运动,不遗余力地推动着汉字拼音化与汉字简化的进程。

    一个世纪过去了,国人改革汉字的种种努力都没有取得所期的成效,而否定汉字的负面影响却在日益发酵扩大。面对传统文化缺失和民族底蕴几乎荡然无存的现状, 我们的内心比先辈们还要沉痛。我们已无足够的自信与激情再次发出呐喊,我们只能如困兽般低低地哀鸣几声:先辈们连问题的症结都没找准,怎么可能开得出济世 良方?

    让我们再次回到问题的起点:汉字为什么难识难记?

    是因为汉字本身吗?应该不是!

    我们应该认识到:任何一种文字,如果缺乏造字理论的有效指导,其识字过程都必然是异常艰难的。以我国中小学生学习英语为例。由于不熟悉英语的语音,不能借 助有声语言来识记字形,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学生都只好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去死记硬背英文单词。这样的识字过程的难度,肯定不会比一笔一划地去死记硬背汉字容 易。难道我们能因此认定汉字比英文先进吗?

    其实,汉字难识难记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汉字本身,而在于现行的僵硬的识字教育模式,在于我们无法科学系统地揭示汉语、汉字产生发展的过程及规律。如果我们 能科学系统地揭示汉语、汉字产生发展的规律,并将其应用于指导汉字的识字教育实践,汉字的识字过程必然会和字母文字的识字过程一样简单快捷。

    与字母文字相比,汉字绝对不是落后的过时的文字,而只是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汉字几千年发展的历史,已向我们昭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废止汉字的诸般努 力,无异于“筑坝塞洪”,不仅挡不住几千年滚滚而来的汉字洪流,而且动摇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根本,使国人对中华文明丧失了基本的自信。否定汉字,是对中华文 明的自我矮化;而废止汉字,则无异于对中华民族进行自我阉割。

    汉字是中华文明血脉相承的基石,也必将成为中华文明复兴的火种。与字母文字相比,汉字有其独特的优势:当西方人阅读近代经典著作都倍感困难之际,汉字却能 使我们与古代先哲们自如地进行交流。能充分吸纳东西方文明的成果,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希望所在,也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必经之路。
 
    当然,要发挥汉字的优势,首先必须解决汉字难识难记问题。解决此问题的唯一途径是“疏导而治”,即科学系统地揭示出汉字产生发展的规律,并将其有效地用于指导汉字的识字教育实践。
 
   汉字是现存的仍为人们广泛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体系。在众多古老的象形文字都因无法克服自身的缺陷而相继消亡时,我们的祖先却凭借独有的智慧,突破象形思维的羁绊,发明出转注与假借两种造字法,如两个车轮一般推动着汉字一脉相承地流传下来。

   可以说,古老的汉字是一种原生态文字:汉字的字形,由模仿实物形体而得的形符直接构成或组合而成;汉字的字音,则直接源自对自然声响的模仿。即使是现代汉 语的语音,我们也能够找出其与自然声响之间一一对应的痕迹。因此,我们不仅可以根据象形造字法和汉字字形隶变规律来轻松地识记汉字中的象形文字(包括象 形、指事、会意与转注),还能够根据汉字发音与自然声响的一一对应关系,来快捷地识记汉字中的象声文字(包括假借与形声)。

   每一个汉字,都是一项独特的发明。根据汉字产生发展的规律识字实际上是让人们去复制古人的造字过程,去克隆祖先们创造出一个个汉字时的特有智慧。因此, 根据汉字产生发展规律识字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仔细观察和认识身边事物的学习过程,一个反复训练儿童创新思维的过程。汉字的这种先天魅力,是字母文字所不 具备的;汉字的这种潜在优势,将是字母文字无法比拟的。
 
   这就是汉字的活力,也是汉字的希望!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