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汉字工作的切入点

标签: 振兴汉字  
2008-03-26 02:32 阅读(?)评论(0)
     振兴汉字工作的切入点
                                艮人艮言          


 
    
振兴汉字,首先必须振兴汉字理论。汉字之所以难识难记,国人之所以围绕着汉字的生存权问题争论不休,根本原因都在于:我们不能科学系统地揭示汉语、汉字产生发展的规律,甚至连汉字的性质都无法确定!

    振兴汉字理论,首先必须恢复先秦时期汉字理论研究工作为识字教育服务的传统。
    为识字教育服务,是文字理论研究工作的应有之义,也是文字理论研究自身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所在。任何一种文字,如果缺乏造字理论的有效指导,都必然是难识难 记的。汉字这样,字母文字也是如此。我国中小学生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去死记硬背英文单词,绝对不会比一笔一划地去死记硬背汉字轻松容易。与字母文字相比, 汉字绝对不是落后的过时的文字。汉字之所以难识难记,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识字活动没有任何理论作为指导,在于我们无法科学系统地揭示汉语、汉字产生发展的 规律。
    先秦时期,汉字不存在难识难记问题,因为当时的识字教育活动拥有“小学”的指导。我国古人一直将汉字理论研究工作称为“小学”,直到近代西方语言文字理论 传入,才改称为文字学,或汉字学。“小学”的本义是儿童的启蒙教育,主要指识字教育。古人之所以将汉字理论研究工作称为“小学”,是因为早期汉字理论研究 工作一直依附于识字教育活动而存在。
    早期汉字的创造者们,不仅肩负着创造文字的重任,同时还承担着推广应用文字的使命,否则他们创造出的文字不会为世人所知,更不会流传下来。他们向大众推介 自己所造文字的过程,是我国识字教育的起点。为了让自己创造的文字能够流传于世,他们不得不在造字时遵循一定的规律;为了让大众能够在第一时间记住自己创 造的文字,他们不得不向大众详细释解自己创造一个个具体文字的过程及其所遵循的规律。这种对造字规律的自发总结,构成了汉字理论研究的源头。在此基础上, 他们相继归纳出象形、指事、会意、转注、假借、象声(形声)等六条造字规律,后人将它们相提并论,称为“六书”,即今人所说的六种造字法。
     “六书”是早期汉字创造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客观存在的六条造字规律;“六书说”则是人们在识字过程中自发总结出的理论体系,是先秦时期汉字理论研究的最大 成就。“六书说”是一个非常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不仅真实地反映了早期汉字产生发展的动态过程,也科学系统地揭示了早期汉字产生发展的规律。
     “六书说”是反映汉字造字规律的理论,更是先秦时期识字教育的指导理论。人们根据“六书”来识记汉字,实际上是去复制前人的造字过程,不可能存在难识难记 问题。《周礼》将“六书”与“九数”并列为“小学”的重要内容,也就是说,“六书”在先秦时期是连普通小孩都能掌握都能明白的常识。但是,或许因为其过于 简单的缘故,古人一直没有给我们留下详细的记载,以至于这一曾经十分浅显的常识后来却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的最大的不解之谜,困扰我们这个民族达两千年之久。
     秦始皇施行“书同文字”和“焚书抗儒”政策,人为地割断了汉字发展的脉络。兼之汉字字形在秦汉之际发生剧变的影响,汉代文字学家们再也无法认清早期汉字产 生发展的动态过程及规律,而只能去静态地分析汉字字形的构造特征。在此过程中,他们渐渐地曲解了“六书”的本义,遗失了古人曾经揭示出的早期汉字产生发展 的规律。
     古文经学在东汉时期的兴起,则进一步使“小学”背离为识字教育服务的宗旨,逐步沦为经学研究的工具,被极少数大学者垄断。自此,“小学”失去了识字教育这 一肥沃土壤的支撑,也就渐渐地失去了应有的活力,最终发展为一门高深莫测的“绝学”。汉代以后,人们不仅未能再次揭示出汉字产生发展的规律,还使汉字理论 研究工作逐步地陷于猜谜式考证的泥潭,几乎没有规范可言。
     近代以来,国人全盘引进了西方语言文字理论。但是,产生于研究字母文字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只能是关于字母文字的理论,例如“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这一论 断,对汉字中的表义文字而言是不能成立的。将西方语言文字理论应用于指导汉字研究工作,不仅解决不了汉字的问题,还会导致更多的错误,例如人们对“六书” 的否定。



读更多艮人文章请点击  http://heyinhu08.blog.sohu.com/
   为什么全世界的人都称呼母亲为ma?
   国人为什么称男子汉为大丈夫?   
   我们为什么将天黑称为暗?
   地为什么叫地?天为什么叫天?
   国人为什么将方向命名为东、西、南、北、中?
   汉字为什么能够一脉相承地发展至今?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